要言不烦: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的12个要点
先行指标(leading indicator)是在结果发生之前对结果具有预测作用的度量数据,又称为超前指标、预测性指标、先导指标、领先指标、行为指标、过程指标等。
滞后指标(lagging indicator)是对最终结果的度量数据,反映的是既成事实,不可改变,又称对两类指标举例说明如下:为结果性指标、落后指标等。
对两类指标举例说明如下:

可以从如下12个要点来理解这2类指标的关系:
1.先行指标可以用来预测滞后指标的数值,但是先行指标未必为一定准确反映滞后指标。
2.一个滞后指标可能有多个先行指标进行预测。
3.先行指标度量了原因,滞后指标度量了结果,二者之间存在因果链。
4.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具有相对性,A是B的先行指标,B是A的滞后指标,B可以是C的先行指标。
5.先行指标可以分为阶段成果指标与重要行为指标。
如每周任务完成比相对于项目工期偏差就是阶段成果指标;测试投入的工作量占比相对于缺陷逃逸率就是重要行为指标。
前者可以采用价值流分析识别,后者可以采用相关性分析识别。
6.先行指标先发生,滞后指标后发生。
7.先行指标难度量易控制,滞后指标易度量难控制。
8.先行指标用来预测变化,滞后指标用来记录变化的结果。
9.基于先行指标的预测进行决策,采取控制措施。基于滞后指标进行回顾反思。
10.先行指标适合于每天或每周跟踪,滞后指标适合于每月或每季度跟踪。
11.先行指标教会你怎样去完成目标,滞后指标告诉你是否完成了目标。
12.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要配套使用,不可偏颇,滞后指标定方向,先行指标定措施。
本文作者:任甲林 高成熟度主任评估师 麦哲思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