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BM让敏捷落地的经验
作为生产几百个商业软件的IBM,可以说是具有庞大的传统开发基础的组织,所以,IBM的敏捷实施经验,对于想要实施敏捷的军工单位来说,更有参考意义。
在IBM,实施敏捷被视为一种产品,他们将其命名为tAgile@IBM。IBM的敏捷实施采取了类似下面的模式:
1、制造一种紧迫感
高级经理Carl Kessler在IBM制造了一种紧迫感,他向IBM软件集团发起挑战,要求采用“由外而内(Outside-In)”的开发。
军工单位在推广实施GJB5000B的时候经常会制造紧迫感,比如将通过GJB5000B认证作为KPI考核项。
2、组建一个指导者同盟
IBM组建了一个小而强劲的敏捷实施指导团队,该团队由一些全身心投入的副总裁和一流的工程师组成。
军工单位在推广实施GJB5000B时,会成立MSG和EPG,作为实施GJB5000B的指导团队。
3、形成一种改变愿景和策略
IBM采用了向业务部门销售敏捷的策略,而不是强迫他们接受。为了实现这个策略,他们将敏捷视作一个产品,为此开发了一个品牌、支持材料,配有网站、教练和培训方法。
强制实施敏捷未必有IBM“销售”的方法好。通过“销售”,让开发人员“买入”,主动实践敏捷,这肯定比被强制实施敏捷更加积极主动。
4、利用沟通来实现理解和采纳
IBM找了专家给有兴趣实施敏捷的团队以及tAgile@IBM这个产品的运维人员(教练)进行培训,使其理解和接纳敏捷思想和实践。
实施敏捷,通过沟通远比强制推广来得更有效。
5、授权所有人采取行动
敏捷团队都是自组织团队,IBM的敏捷实施指导团队授权所有人员可以自主实施敏捷。
6、产生短期成功
IBM鼓励一些团队应用敏捷实践,并在其获得成果后,广泛地公开宣传,以便利用其影响力,掀起实施敏捷的浪潮。
取得成效,一直是推广实施的不二利器。
7、不要停止
IBM的敏捷实施一直持续进行。
8、确保改变能持久
IBM的敏捷实施指导团队持续给敏捷实施团队提供指导,提供资源支持,以确保敏捷实施可以持续进行。
IBM除了做了上述8件事之外,他们还有几件事没有做:
- IBM没有请大量的顾问,也没有大量增加主要的员工;
- IBM没有设定目标,也没有规定组织中应该有的敏捷团队数量;
- IBM设立了敏捷标准,但没有告诉团队如何满足这些标准,而是让团队自己思考怎么去做;
- IBM没有大幅改变他们的治理过程,而只是对它进行了适当的修改。
总之,IBM实施敏捷用的是“引导”而不是“强制”,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的结合,如果你的组织想要实施敏捷,不妨参考一下。
这正是:
敏捷落地不容易,引导要比强制易
上有意愿来转变,下有团队想尝试
参考书目:精益软件开发管理之道,作者:(美)帕彭迪克,译者:王海鹏,出版社:机械工业出版社
作者:王小双 软件工程之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