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老师:敏捷已死?Sutherland博士谈AI与极限敏捷
敏捷方法一直是现代软件开发与团队协作的基石,但人工智能(AI)的迅速崛起正在动摇这个根基。Scrum和Scrum@Scale的联合创始人Jeff Sutherland博士认为,敏捷绝非已经过时,而是AI驱动的“极限敏捷”(Extreme Agile)正在重新定义这一框架以及整个劳动市场。
在他以“敏捷已死,还是极限敏捷正在杀死它?”为题的演讲及相关播客中,Sutherland博士深入剖析了AI如何加速敏捷实践,并为未来的工作形态指明方向。
极限敏捷的崛起
AI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革新敏捷的工作模式,使团队的生产力提高30至100倍。这一转型预计将在2030年前将重塑各行各业。但伴随生产力飙升的是传统敏捷角色的式微,尤其是软件开发人员的职位正被速度更快、更安全、更可靠的AI所取代。
从Claude 3.5到GitHub Copilot,这些AI驱动的工具已不再只是辅助手段,而是核心贡献者,从代码生成到决策制定,效率高到无与伦比。在极限敏捷的新时代下,生存的关键在于适应。
敏捷技术栈(Agile Technology Stack)
Sutherland博士提出了敏捷技术栈的概念,这是一套多层次体系,将物理学、生物学和AI等原理融入敏捷实践,从而成倍地提高生产力:
- 神经科学层:通过自适应反馈循环来增强团队的动机。
- Scrum层:确保有结构化的工作流程,以实现与需求对齐和专注。
- AI层:自动化流程、加速工作流并提供深入的洞察。
这一集成在一起的技术栈使敏捷团队超越传统的方法,能够在规模化的复杂系统中保持灵活性。
后劳动经济学:全新的人力资源范式
AI并不仅仅在改变敏捷方法——它正在重新定义工作本身。当经济利益驱使企业用AI系统取代员工,Scrum和Scrum@Scale这类敏捷框架将成为引领这一转型的必要工具。Sutherland博士强调,需将经济模型从基于劳动力转向基于投资,人们应借助AI来创造和管理价值。
对企业而言,这意味着:
- 投资于AI专业知识以保持竞争力。
- 向以代币化(tokenization)驱动的去中心化系统过渡。
- 为团队提供融合人类创造力与AI高效性的工具。
行业领导者的经验启示
行业案例已证明极限敏捷的实际价值:
- X.com(前Twitter):通过精简人员和引入AI,公司加快了交付周期并简化了运营。
- 丰田(Toyota):通过Scrum@Scale,将一个陷入停滞的200人项目团队精简到20人,并在短短六个月内获得成果。
这些案例表明,AI驱动的敏捷框架不仅是理论,更是可执行、可颠覆现状的实践。
为敏捷的未来做好准备
敏捷并未逝去 — 而是在进化。将AI视为工作流程核心组成部分的团队将茁壮成长;而那些固守陈规的团队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。到2030年,没有AI集成的Scrum团队将不具备就业价值,编程的传统概念将被AI管理的系统所取代。
Sutherland博士的演讲凸显了这一转型的紧迫性。若要在极限敏捷时代中生存并获得成功,领导者必须立即采取行动,将AI视为前所未有的增长推动力并彻底拥抱这种变化。
后记:
十年前有幸认识Sutherland博士后,我便成为他的崇拜者。我以他的著作《事倍功半》为基础编写了敏捷培训教材,至今已培训了数百名学生。
自从ChatGPT出现以来,Sutherland博士一直在研究如何将AI应用于敏捷方法。我也持续关注他的文章和讲座,并深深认同他“企业必须拥抱AI,否则就会被淘汰”的观点,因为我自己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。
在过去短短两年中,我参与创办的CoCode AI软件自动开发平台,几乎将所有软件开发流程都实现了AI自动化。我们的用户数从寥寥数人增长到数千人,软件开发效率提升了十几倍甚至上百倍。从我们自身的经历和客户的反馈中,我真实地意识到,不用AI来武装自己确实会被消失。
不用AI的敏捷会“死”,这就是Sutherland博士要强调的最核心观点。
对CoCode AI软件自动开发平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访问:https://www.cocodeai.cn (PC端使用,请复制链接用浏览器打开。)
本文作者:高山 CMMI高成熟度主任评估师 讲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