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甲林:对提质、降本与增效的反思

发布日期:2024-11-04

对提质、降本与增效的反思

在总体经济形式下滑的时候,看到客户提出了一些口号,有说要提质增效的,有说要降本增效的,对这些口号我做了一些反思:

1对提质与增效的反思

  • 如果通过裁剪某些活动或产出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,这些活动是否会影响质量?
  • 提高质量与提高效率是否可以兼得?
  • 如何才能兼得?有哪些兼得的手段?
  • 提高质量是否要增加投入?如果增加了质量投入,是否会降低效率?
  • 如果可以在提高质量的同时,也提高了效率,二者得兼的概率有多大?
  • 二者得兼适用于什么样的企业?

2对提质与降本的反思

  • 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是否可以兼得?
  • 提高质量的意义有多大?即客户是否认可当前的质量水平?
  • 要提高质量是否要增加质量投入?
  • 如果不增加投入,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质量?
  • 如果要增加质量投入,要增加多少投入?减少的返工与运维成本有多大?是否可以计算出让管理者和开发人员都认可的投入产出比?

3对降本与增效的反思

  • 降本与增效是否是一回事?
  • 只降本,不增效是否可以呢?
  • 不降本,只增效是否可以呢?
  • 降本、增效的本质是否都要减少浪费呢?

4对降本、提质与增效的总体反思?

  • 三者都要达到,是否需要创新呢?不创新是否就已经走入死胡同了呢?
  • 三者都要达到,是否要积少成多,从每个细节开始考虑起呢?而不能仅仅是从宏观上提出一个口号而已!
  • 裁员是降本的最快速的手段,裁员之后呢?效率有提升吗?质量有提升吗?
  • 企业真舍得加大质量投入,提高质量吗?有哪些实际行动呢?
  •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问题,是否可以针对自己组织的特点定义自己的指导方针呢?

 

基于上述的反思,我推荐的指导方针是:

抓大控小、减少浪费、保证质量、快速流动。

  • 抓大:确保产品方向不偏离客户的需求,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,否则就是最大的浪费。
  • 控小:实施精细化管理,从每个作业环节思考如何减少浪费,如何确保质量。
  • 减少浪费:按照精益的思想,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动,减少一切不比要的输出。
  • 快速流动:消除开发环节的各种等待,既不“人等活”,消除窝工,也不“活等人”,消除资源瓶颈。
  • 保证质量: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的客户需求,既不粗制滥造,也不过度质量。

本文作者:任甲林 CMMI高成熟度主任评估师 讲师 麦哲思科技